為增強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湛江科技學院管理學院日前在新湖校區致知樓分批開展了“紅十字救護員證”培訓。(據6月9日《湛江晚報》)
據報道,本次培訓主要分理論教學和實際操作兩部分,有心肺復蘇、創傷止血、骨折固定等多項內容,讓很多學生不僅掌握了急救常識,而且也學到了急救技能,很多學生通過培訓順利拿到了“紅十字救護員證”。
近年來,雖然應急救護培訓已進入校園,但由于學生課業負擔繁重,許多學校的應急救護培訓大多是“做做樣子”,并沒有“實打實”地開展。因而,很多學生并沒有掌握心肺復蘇等基本的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如果一旦遇上有人急需急救時,很多學生不但沒有“急救意識”,而且也根本“不會”急救。
之前,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聯合教育部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學校應急救護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高度重視學校應急救護工作,扎實推進學生應急救護知識技能普及行動,加大教職員工救護培訓力度,加強救護服務陣地建設,其目的就是通過“校園應急救護培訓”,使“急救技能”能成為每個學生的一項“必備技能”。
而據報道,目前我國很多學校尚未開設應急救護培訓課程,學生應急救護知識普及率相當低,應急救護培訓也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相比發達國家30~40%的應急救護技能普及率,我國的急救技能普及率還不到1%,盡管有關培訓已走進學校,但只是“偶爾”,甚至是“應付”。可見,加強“校園應急救護培訓”已是勢在必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湛江科技學院管理學院通過相關應急救護培訓,讓學生能夠拿到一本“紅十字救護員證”,這說明學校已經把學生的“生命教育”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了。可以說,在學生中開展“實打實”的急救知識培訓,既體現了學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又彰顯了學校對學生生命的關愛。
但愿各地各學校不妨多多借鑒和學習湛江科技學院管理學院開展“紅十字救護員證”培訓的好做法,既重視學生的“學業教育”,也重視學生的“救護教育”,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擁有一本“紅十字救護員證”,既學會自救,又學會他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