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特呈島紅樹林。
日前,自然資源部對在湛全國人大代表寧凌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出的《關于創建國家級紅樹林之城的建議》作出答復,表示已會同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對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對建立“中國紅樹林研究中心”事宜正在協商,將依據職責指導創建“紅樹林之城”相關工作。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寧凌呼吁支持湛江市創建國家級“紅樹林之城”。自然資源部在答復中強調,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國家林草局將繼續支持湛江市紅樹林保護修復,并依據職責指導廣東省相關單位和部屬、局屬有關單位積極參與創建紅樹林之城和科學研究等相關工作,共同助力保護湛江紅樹林。
湛江市人民政府正在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協商建立中國紅樹林研究中心事宜,國家林草局擬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與廣東海洋大學溝通,邀請其參與相關創建工作。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將引導支持各相關單位、專家學者開展紅樹林相關研究。中央財政將繼續通過現有資金渠道支持沿海省份開展包括紅樹林在內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廣東省和湛江市可加快推進國辦發〔2021〕40號文件政策落地實施,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包括紅樹林在內的生態保護修復工作。
財政部提出,中央財政通過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支持地方整體推進“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紅樹林保護修復、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等,其中:2021-2022年合計下達廣東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資金5億元,支持珠海市、湛江市開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對廣東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給予大力支持。考慮到紅樹林生態保護已有相關資金支持,不宜再單獨設立紅樹林濕地專項保護基金。
紅樹林點綴湛江灣。
《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提出,“按照誰修復、誰受益的原則,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紅樹林保護修復。研究開展紅樹林碳匯項目開發,探索建立紅樹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各地可結合實際,制定推進紅樹林市場化保護修復的具體政策。”2021年6月,自然資源部指導我國首個“藍碳”項目——“廣東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碳匯交易正式簽約,在推動“藍碳”交易方面做了探索,對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助力碳中和等具有示范作用。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已查清包括湛江在內的全國紅樹林地基本情況,我國現有紅樹林地2.71萬公頃,其中湛江市紅樹林地面積0.64萬公頃。
2021年,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態預警監測體系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21〕52號),部署到2025年完成珊瑚礁、海草床、紅樹林等10類典型生態系統的全國性調查。在紅樹林生態系統調查中,將充分利用已有監測調查成果,在2023年前摸清包括湛江紅樹林在內的我國重要紅樹林基本生態狀況,建立紅樹林生態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