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湛江氣溫居高不下,許多市民朋友紛紛打趣“熱到融化”。中醫認為,盛夏酷暑易耗傷氣津,往往會出現周身乏力、胸悶心悸、納呆食少等癥狀,尤以老人、兒童、體弱者明顯。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肺病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二區主任、湛江市名中醫陳康桂主任中醫師提醒廣大市民朋友,暑熱時節,養生要注意以下五點:
一、靜心調神。高溫天氣,耗傷氣津,內擾心神,人們容易出現疲倦乏力、煩躁不安等情況。根據陰陽五行理論,該節氣與心臟相對應,所以養生應注意調養心神,做到“心靜自然涼”,使得心情舒暢、氣血緩和,切忌煩躁暴怒,以防心火內生。
二、休作有時。暑天炎熱,耗氣傷津,人易疲乏,所以應避免勞累,宜休作有時,才可以保持充沛精力;同時,要順應夏日晝長夜短的規律,睡眠也應做到“夜臥早起”順應自然。但是應當注意的是適當晚睡雖然沒錯,但最好不要遲于23時;也建議盡可能地適當午睡,這是對精力和體力的很好補充。
三、清涼避暑。大暑節氣,暑氣旺盛,暑熱夾濕,極易中暑,所以居室要保持空曠清涼,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涼爽;更不能長時間在太陽暴曬,避免中暑,運動宜緩,時間選擇在晨起和傍晚時候為宜。
四、飲食清淡。暑多夾濕,濕困脾土,運化失職,則易引發胃腸疾病。故飲食上要忌肥甘厚味、辛辣煎炸之品,應予清淡消暑、補氣健運之品為宜。如淮山茯苓排骨湯、苡米扁豆粥、酸梅湯、苡仁赤小豆蓮子粥等,也可以適當服用藿香、佩蘭、石菖蒲等芳香化濕醒脾之品。
五、勿貪食涼。中醫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是人體陽氣大量擴散的時期,這時候人體陽氣會顯得不足,所以特別要注意守護陽氣。在飲食上要避免過食冰冷飲品或寒涼食品,以防損傷中陽而出現脾胃不健、胃腸不適的情況;同時,要注意避免貪圖涼快而把空調調制溫度過低,以防風寒侵襲而導致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