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區機場路24號,轉場后的湛江機場航站樓、調度塔面貌依舊。
(資料圖片)
湛江機場順利轉場后,一度“靜悄悄”的老機場,迎來了新的歷史使命——原空中管制指揮中心的大門,掛上了“湛江高鐵新城建設指揮部”的牌子,從空中交通指揮中樞變成推進重點片區開發建設的“指揮中樞”。
站在塔臺頂樓環視,城西廣袤平整的土地盡收眼底。向遠處眺望,北面,廣湛高鐵正在架梁施工,新建的湛清路、湛陽路正在進行樁基施工;西面,霞山華港工業園欣欣向榮;南面,湛江港龍門吊林立,運輸繁忙;東面,湛江中心城區樓宇鱗次櫛比。
根據現場規劃圖標示,到2025年,塔臺西北方不遠處將矗立起一座新的樞紐站——湛江北站,未來“五龍入湛”將在此交匯。與此同時,一片“產城融合、站城一體、宜居宜業”的智慧集聚區——湛江高鐵新城將順勢崛起。
據介紹,湛江北站周邊路網和公共配套建設將會和站房建設同步實施。在2025年廣湛高鐵通車之際,以湛江北站為中心的2759畝湛江高鐵新城起步區將初具規模,新建成內聯外通的6條市政道路,公園、學校、醫院等公共配套設施初步成型,以總部經濟等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項目落地建設,成為湛江新的投資洼地、人才高地、創業福地以及推動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湛江高鐵新城建設有序推進。 通訊員 吳東俊 攝
謀劃:高鐵新城留住高鐵“流量”
在建的廣湛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起于廣州站,沿途經過佛山、肇慶、云浮、陽江、茂名等市,終至湛江北站,正線全長約401千米,設計行車時速350千米。工程計劃于2025年12月通車。
湛江北站作為廣湛高鐵沿線粵西地區最大高鐵站,未來,還將匯聚廣湛、湛海、合湛、江湛和張海高鐵五條高鐵,構建2小時高鐵經濟圈,推動湛江成為溝通南北、直達腹地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湛江北站的戰略意義重大。湛江位于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北部灣城市群等國家戰略交匯處,湛江北站的建成,將助力湛江實現區域城市集群高效互聯。”霞山區駐湛江高鐵新城建設指揮部成員、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華財說。
對外,互聯互通,對內,湛江北站于城市提質發展意義幾何?
“湛江北站作為‘五龍入湛’的交匯點,必將帶來巨大的人才流、資金流、技術流,如果能就地承接好這些‘流量’,應對高鐵時代的‘虹吸效應’,必將對霞山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吳華財說。
立足長遠、考慮超前,經過市、區兩級領導多方考量、深入研究,采取“站產城”融合開發策略建設高鐵新城的決策應運而生。
湛江高鐵新城建設正在推進。 通訊員 吳東俊 攝
藍圖:打造成站產城融合示范區
高鐵新城依托湛江高鐵北站確立,規劃范圍北至湖光快線、南至規劃中的森林大道、東至黎湛鐵路、西至湛江大道,規劃面積約10347畝,總投資約258億元。
經過前期深入的產業研究,高鐵新城初步確立“以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為總目標,以總部經濟為主體,科創研發孵化與樞紐會展商貿為兩翼,目的地消費及旅游和新都市經濟為雙引擎”的產業發展目標,致力于打造湛江主城區獨一無二的科技創新中心、地域性高端會展中心、智慧產業跨界孵化區、高端商務集聚中心、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
該項目計劃分四期開發建設,其中起步區位于片區中部,總用地面積2759畝。起步區確定為會展中心綜合體、精品商住項目、品質居住項目、企業總部Ⅰ+購物公園、科技創新孵化器、企業總部Ⅱ六大內容,實現“職、住、創、游”四大綜合功能,打造成站產城融合示范區。建成后將成為湛江新引擎、新門戶和新典范,推動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動霞山區實現新的經濟增長點。
站產城融合,即實現車站、城市、產業的良性互動、有機協調。除此之外,該片區還將利用舊機場的歷史印記,建設高品質北站公園,連通城市生態廊道,形成山水融城的綠色框架,將站城與自然融為一體。
從地圖上看,高鐵新城位于湛江大道與湖光快線交匯點的西南側、黎湛鐵路西側。“高鐵新城的落子,將打破湛江中心城區原本環灣發展的單一格局,推動城市空間拓展,帶動經濟后崛起。對于完善湛江市綜合交通樞紐布局,促進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標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吳華財說。
湛江北站效果圖。 湛江市自然資源局供圖
行動:多方合力保障高鐵新城建設
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高鐵新城綜合開發項目,確立以“指揮部+平臺公司”實體化運作模式進行開發建設工作。市城發集團作為項目實施主體,成立了下屬全資子公司“湛江市高鐵新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全力配合市高鐵新城建設指揮部實施項目建設。
目前,指揮部辦公室由市直部門和霞山區抽調精干人員組成。指揮部辦公室聯合平臺公司制定每周工作例會、信息報送、檢查督導等工作制度,有力保障指揮部正常運作和項目建設有序開展。
為強化黨建引領片區高質量開發建設工作,指揮部還創立高鐵新城建設聯合黨建新模式,成立指揮部臨時黨支部,并創立聯合黨建辦公室,由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設立單位人員組成,制定了建設項目清單黨員責任制。
霞山區把服務廣湛高鐵和高鐵新城建設作為霞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舉全區之力推進,做好征遷工作,配合做好招商工作。區委書記任高鐵新城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靠前指揮;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駐點指揮部辦公,率領專班扎根項目現場,做到干部在一線工作、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
在霞山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鐵新城征拆工作辦公室成立,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項目用地征拆工作。霞山區積極組織協調,各村配合開展廣湛高鐵站場和高鐵新城有關項目用地征拆工作,為站場和高鐵新城片區開發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施工條件。
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穿海入城。記者 郎樹臣 攝
展望:2025年路通撬動城變
廣湛高鐵2025年底通車目標明確,高鐵新城建設也定下了“任務書”和“施工圖”。湛江市高鐵新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啟丞告訴記者,目前,湛江北站站房建設方案批復在即,高鐵新城路網、公共配套建設、產業招引等將與湛江北站站房建設同步實施。
2022年,湛江高鐵新城起步區項目群以廣湛高鐵湛江北站綜合交通樞紐配套工程及廣湛高鐵湛江北站一體化工程(下稱“公共配套項目”)分別立項推進,總投資約82.43億元。公共配套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市政配套道路、土方工程、南北廣場、公共服務中心改造、站房工程、湛陽路湛清路西延線、紫荊大道及港城路南延線、北站公園、油管遷改以及公共配套項目與站房相關工程合建同步實施項目等工程建設工作。
截至目前,公共配套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6.65億元,2023年累計完成投資約3.47億元。
為實現湛江市區與北站站房的快速直達聯系,增加出行便利度,2022年11月25日已啟動兩項目包的6條市政道路建設,道路全長約9.96千米,概算總投資合計約28.98億元。目前正在大力推進6條市政道路的征拆和建設工作。
王啟丞表示,高鐵新城計劃至2025年廣湛高鐵湛江北站通車之際實現4個項目開發建設目標:一是以區域總部經濟、科創研發、新都市經濟、樞紐會展商貿、目的地消費及旅游為五大產業核心,落地建設不少于9個高端產業項目,力爭未來三年建設成型;二是完成廣湛高鐵湛江北站“4+2”萬平方米站房,保障2025年通車節點;三是完成省級示范性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聚集人氣,徹底改變片區形象,助力城市煥發活力;四是完成片區內市政道路,形成“三橫四縱”的路網格局,內引外聯,助力城區提質擴容。
屆時,伴隨著廣湛高鐵開通,一座“產城融合、站城一體、宜居宜業”的智慧新城將展露新顏,以湛江對外新門戶、發展新平臺、產業新高地示人。
霞山:抓住契機布局“1+7”功能區
“城”是霞山的優勢所在。“正在建設的高鐵新城是‘五龍入湛’的核心樞紐,將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優化功能格局、提升城市能級,勢必發展成為霞山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支撐點、重大動力源。”霞山區委書記聶兵說。
聶兵表示,霞山區將全力配合市加快高鐵新城起步區建設,加強與市城發集團的合作聯動,統籌謀劃路網交通、停車設施、文體中心、商業住宅等公共服務設施,前沿謀劃產業規劃、功能布局和業態組合,高水平推動站城融合發展,著力把該片區打造為城市新中心、發展新高地。
堅持“產業聯動、集群發展”原則,圍繞高鐵新城片區這1個中心,霞山區統籌規劃布局7大功能區,促進“西拓東提”城市發展戰略實施落地。7大功能區包括:臨港產業功能區,重點推動綠色石化、資源產品深加工、先進裝備、現代物流、商貿服務、現代航運六大產業集群落地;華港產業功能區,重點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與健康、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打造成湛江產業創新升級先行區;樓下村片區,打造以新能源汽車商貿展銷和汽配養護為主導,集汽車影院、汽車公園等配套業態于一體的新能源汽車城科技創新港;西廳休閑農業功能區,打造集田園觀光、農事體驗、瓜果采摘、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美麗田園綜合體;南柳河沿岸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重點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文旅、農業商貿等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東部大文旅功能區,重點發展濱海觀光旅游、休閑旅游、度假旅游、運動旅游和文化旅游等多元海島旅游業態;環保產業功能區,依托東純村建設再生資源利用處置場,推廣綠色設計和清潔生產,重點打造再生能源環保產業體系。
搶抓高鐵新城等重大發展平臺落地霞山的機遇,下一步,霞山區將著力推動產城融合、片區聯動,采取“國資搭臺、市場運作”手段,重點推進“1+7”功能區建設,牽引帶動城市能級躍升,加快建設濱海魅力中心城區,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