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古城中,腳底下感受著青石路的溫熱,在雷州千年鼓樂聲中欣賞著非遺醒獅,獨特的雷劇在茂德公戲樓悠然唱響,古香古色的店鋪內一口粽、姬贊餅、烏石魚炮、足榮村純米釀、寇相涼粉等傳統美食撩動著味蕾,手工編織、醒獅手作等的非遺文創讓人目不暇接……盛夏之夜,在雷州茂德公古城的“非遺靠活長街宴”,游客們正沉浸在著雷州的傳統文化魅力中。
雷州文脈綿長、底蘊深厚。近年來,雷州市還積極探索傳統文化的“融入式”發展,著力構建全域“旅游+”體系,推動旅游業與農業、文化、體育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雷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迸發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資料圖】
挖掘
讓鄉村角落的特色文化活起來
走進雷州市足榮村,一座巨大的蜜蜂雕像映入眼簾,兩排原生態的石籬沿鄉道向前延伸,一個個昔日農家用于裝水裝米的大缸種起了綠植,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家閑坐于“足榮村游畫院”,用畫筆描繪這富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村里沒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沒有歷史事件,沒有特色建筑,沒有特別的景色,沒有獨特的資源,可以說足榮村是一條‘五無’小村。”2003年,當廣東茂德公集團董事長陳宇重返家鄉,決心建設足榮村時,這條小鄉村和其他村并沒有什么不同。在謀劃足榮村建設時,陳宇感到最慶幸的是村里有豐富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他決心將藏于雷州大地及鄉村角落的傳統文化資源挖掘出來。
足榮村村口的蜜蜂雕塑,就是來源于雷祖陳文玉用飯粒變成蜜蜂,將敵人打敗的傳說。如今,養蜂不僅成為該村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蜜蜂的勤勞、團結精神還鼓勵著足榮村村民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在茂德公酒店、度假區、足榮村等地,石鼓、紅磚、草房、石狗、水缸、農具等物品被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昔日散落于農家的生活元素,成為最好的文化點綴。在陳宇看來,城鄉融合是大潮流,但要推動鄉村振興,更應重視“和”而不同,對鄉村進行改造,必須關注鄉村本來的美,必須是自然的,不造作的。足榮村從不起眼的小鄉村蛻變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正是結合鄉村實際,深挖地方特色文化并不斷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
據統計,雷州共有古村落100多條,古窯址200多處,古建筑1000多座,中國傳統村落9個,廣東省傳承村落4個,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2個。深挖地方的優秀文化資源,因地制宜打造有雷州特色的美麗鄉村,一條條雷州鄉村在傳統文化傳承與現代化融合中交出了高分答卷。
白沙鎮邦塘村,擁有100多座的古民居,堪稱古民居博物館,通過深挖特色文化,并結合現代元素進行包裝轉化,先后榮獲“湛江市特色文化村”“廣東省廣東首批古村落”“廣東省生態示范村”“中國十大古村”等榮譽稱號;龍門鎮潮溪村擁有八條大巷及具有明清南方特色的大型建筑群,在原有人文建筑基礎上巧妙點綴綠化,讓該村成為人文建筑和自然風光并存的“網紅村”;南興鎮東林村深挖翰林七十一學士林翠夫、林子梁等名人故事,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展示
文化自信讓地方文化綻放新光彩
“識活靠活(非常快活)”“識活松腳(非常輕松)”“耙耙洼洼(平平安安)”“過個靠活年(過個快活年)”……驅車駛入雷州城區,這樣的方言標語隨處可見。在不少雷州青年人的微信聊天里,也常常可見用這樣的方言進行聊天。
“以前外出,不愛說雷州話,總擔心被人冠上‘粗魯’和‘落后’的標簽。”“90后”小伙陳輝表示,如今大家不僅喜歡說雷州話,還愛用雷州話創作歌曲和短視頻,這是地方文化自信的轉變。
自2015年首次創作“識活靠活(非常快活)”方言賀年廣告語爆火至今,陳宇連續8年堅持創作方言廣告,成為地方文化自信的推動者。在陳宇看來,傳播雷州方言并非是簡單地使用發布,而是對優秀傳統文化以更新穎的表達方式進行轉化,使之以更貼近現實生活,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融進群眾的腦海中。
雷州還創新舉辦包括詩歌節,電影節、手作節、姥姥節、插秧節、收割節、菠蘿蜜節等慶典活動,不斷加大非遺文創的設計打造,這也正成為展示和推動雷州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推手。
融合雷州石狗、雷歌、三元塔、魁星碑、“天南重地”木匾、雷祖祠文物“茂時育物”木匾、雷陽八景等雷州文化元素,湛江非遺項目雷州根雕傳承人、雷州市百年根藝創始人陳國玉,開發出100多款雷州文創產品,轉型走上“非遺+文創”的發展道路,讓雷州文創走向全國,2021年百年根藝文化有限公司獲評全國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在“足榮村手作博物館”以茂德公夫婦故居“三間屋”等地,陳列著琳瑯滿目的雷州非遺手工藝品。昔日曾經一度消失在我們視線中的蒲草編織、雷州葛布、雷州石狗、雷州風箏、湛江儺舞、龍獅魚燈、雷州花燈、大型木雕等優秀傳統文化,正被精致的時尚挽救。
一個個傳統的手工藝品經過藝術加工,成為了優秀的文創產品,成為了雷州文化故事的生動講述、文化內涵的藝術呈現與價值觀的準確傳遞。在這里,你不僅可以細細品味雷州非遺文化的魅力,更可細品一杯咖啡,自己動起手來,親手體驗蠟染、織布、蒲編等手工藝品制作的全過程。
發展
傳承中創新讓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雷州是歷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閩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匯地,全市有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80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省級9項,湛江市級15項,縣級153項,其中雷歌、雷劇、雷州石狗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走進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雷祖祠,千年石人、乾隆御踢匾額、古井、雷鼓、雷車、千年神龜及宋、元、明、清碑刻等呈現眼前,讓人嘆為觀止。作為湛江市僅有的兩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在當地政府的保護開發宣傳下,雷祖祠成為探尋雷州歷史文脈,展現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一站。
近年來,雷州市以“兩創”工作為抓手,在深挖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礎上,在經過傳承創新,融合了文創、國潮、都市露營等新元素后,更加注重市場化、時代化和符號性,打造起形象IP、主題活動IP、文創IP、文藝演出IP:
雷州樟樹灣非遺美食街、雷州西湖夜游、芒果節、開漁節、方言電影節、雷州古驛道歷史文化游……雷州文化正以多樣化的IP式內容走進公眾視野。
茂德公古城、茂德公大觀園、天成臺海灘、昌公書局、“三間五房”老菜館等正成為網紅旅游打卡點。
以路串點、以路聯景,串聯古村旅游文化帶、濱海休閑度假和民俗文化廊道等特色項目、特色景點,雷州精心策劃“醉美古城一日游”“醉美雷韻兩日游”“醉美鄉情三日游”3條主題線路參加2019年省級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薦認定工作,其中“醉美雷韻兩日游”入選廣東省百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2022年,雷州全年接待旅游總人數148.6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36億元。
雷州正在致力打好“歷史文化牌”,以文化傳承和發展為紐帶,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雷州持續實施古城復興計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