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名單、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其中,浙江7地獲評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地入選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資料圖】
至此,浙江累計創成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42個,其中設區市6個、縣(市、區)36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2個,兩項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一起看看浙江新增的示范區和基地都有哪些特色↓↓
紹興市
近年來,紹興市全面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繪好全域“美麗圖”,率先走出人文為魂、生態塑韻的城市發展之路。
紹興以創促優,涵養美麗山水氣質,構建“一心、三江、四綠廊”藍脈綠網風景線;以創促治,擦亮生態環境顏值,縱深推進藍天保衛戰,深入實施“五水共治”,2021年11個國控、25個省控、128個縣控斷面Ⅰ-Ⅲ類水比例和功能區達標率均為100%。目前,紹興全市50%的區、縣(市)創建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金華市
近年來,金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美麗金華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金華全市斷面水質連續6年達標,市區飲用水源連續6年達到I類,連續8年奪得浙江治水最高獎大禹鼎;環境空氣質量連續三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12年至2021年,森林覆蓋率從60.4%提升至61.86%;陸生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占全省的51.14%。
麗水市
近年來,麗水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
麗水推進大花園最美核心區建設,陸續建成82個美麗城鎮、208個花園鄉村、866個景區村、200萬畝美麗林相、41條美麗河湖。麗水還是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創新出臺全國首個山區市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辦法,推出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相掛鉤的“生態貸”“GEP貸”等金融產品。
杭州市蕭山區
杭州市蕭山區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杭州市蕭山區2016年獲評“國家生態區”,連續四年四奪大禹鼎,先后獲評“中國天然氧吧”“國家綠色防控示范區”等榮譽稱號。2018-2021年,蕭山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為100%。2021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86.9%。
寧波市海曙區
近年來,寧波市海曙區深入推進美麗海曙建設,成立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綠色發展、長江經濟帶生態大保護等事宜;在領導干部政績考核中增加生態文明指標考核權重,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占黨政實績考核的比例達到26%等。
衢州市柯城區
靈鷲山、千峰崗、爛柯山、兩溪行……近年來,衢州市柯城區全力建設“綠色發展、田園城市、生態富民、幸福家園”的美麗大花園。
衢州市柯城區積極打造居民碳賬戶“零廢生活”應用,形成綠色低碳生活閉環;不斷創新生態治理模式,水環境質量在全省持續領先,區域地表水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把“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光電等新興產業,全面推動企業低碳化改造、信息化升級、高端化轉型。
舟山市定海區
舟山市定海區空氣環境質量保持全國前列,2021年環境空氣優良率98.0%;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三奪大禹鼎,南洞水庫、河塘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入圍全國案例;世界“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和遷徙棲息鳥類總量連創新高;城市品質全面升級,形成花園城市、風情小鎮、美麗鄉村有機融合聯系的城市體系。
杭州市桐廬縣
桐廬縣將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于美麗建設的全過程,積極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桐廬縣不斷夯實森林康養產業基礎、延伸森林康養產業鏈條、打通森林康養轉換通道,全面打響“森林康養”桐廬品牌;建成全國首個快遞物流裝備物資集中采購交易中心和物流(快遞)綠色包裝用品檢驗檢測中心;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降低生產成本、打造連片景觀,形成了百江“稻香櫻語”、瑤琳“千畝金花”、梅蓉“黃金左岸”等一批景觀產業帶、農民共富帶。
麗水市慶元縣
慶元縣堅持“護綠固本”,聚力生物多樣性價值轉化,變最優生態為最美花園;堅持“變綠為寶”,大力發展慶元香菇、甜桔柚、荒野茶等山區特色農業和歷史經典產業,發展高原運動和戶外徒步項目;堅持“點綠成金”,以林興農、以聚促富、以菇惠民,打造“林-菇共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品牌。
來源:浙江發布 作者:綜合自浙江生態環境、蕭山發布、桐廬發布、寧波生態環境、金華生態環境、柯城發布、 定海山、慶元發布